Title-online.jpg (19588 bytes)

“ 什麼是截拳道? ” 李蓮達

李小龍用這句話開始了他那篇發表在1971年9月號《黑帶》雜誌的題目為Liberate Yourself From Classic Karate《從傳統武術中解放你自己》的意味深長文章。在小龍去世二十三年後的今天,看來是頗有必要再一次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這些年來,我不斷聽到截拳道世界中的爭論與混淆之言。小龍早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時的高級助教木村武之曾多次對我說,現在是需要做些事情的時候了,以確保李小龍的截拳道不致於在小龍的第一代門徒全部去世後失傳。

痛苦的起因

在小龍的墓碑上刻著:“ 截拳道創始人” ,我真誠地希望有一天小龍的徒孫輩們讀到這碑文時,會知道他們的師祖是一位有著多麼非凡創造力的天才。我為目前所讀到和聽到的關於什麼是“ 截拳道” 這個名稱涵義的眾多片面解釋與論點感到痛苦。

小龍曾說過:“ 一旦有人妄稱截拳道是什麼,或是與這個與那個又有所不同,那麼,不妨就讓截拳道這三個字永遠消失罷!消除掉這虛有的名稱,只讓它的實質存在罷!截拳道只是個名稱罷了!”

我一直對小龍這解釋抱有崇高的敬意。有時我想:是的,讓它消失罷,小龍會更願意這樣,而不願讓人把這名稱用到一套有限的單純模仿他打鬥動作的技巧上,或是一些以任何武技和實用主義哲學教條折衷而成的大雜燴上,或是以上三者的混合體上。那麼顯然,截拳道可以意味一切或什麼也意味不到。

或許,“截拳道”這個名稱很久以前便應該消失了,但是現在,在小龍逝世二十三年後的今天,這一名稱卻被越來越廣泛地與李小龍失傳的武術聯系在一起。現在是該再一次將手指指向月亮,看看它能否讓截拳道之光華通過的時候了。記住,像小龍說過的那樣:“手指的作用在於由它指向那照亮手指與周圍一切的光茫源頭。”

為了研究這天空的美景,就有必要讓那些小龍的摯友與嫡傳門徒團結在一起來探究截拳道的含義與指導方針。1996年1月10日至11日,13位小龍最傑出的原始嫡傳門徒,包括小龍當年開館授武的兩大助教木村武與伊魯山度、三名第二代弟子、我的女兒香凝和我,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舉行了會議。這次會議制定了一系列對於永久保存李小龍的武術遺產具有重大意義的決定。

原始派與概念派之爭

我們的討論變成傳媒中熱門的話題,當時爭論最多的是兩種表面上似乎背道而馳的觀點,那就是把截拳道分為“原始的” 和“概念的”兩派。概念派指責另一派盲目自大,只是單純模仿小龍的動作而無視他關於不斷提高與改進現有武技以適應時代與環境發展的遺訓。

而原始派則斷言,概念派建立在一套為適應發展而不斷改變的理論基礎之上,而這種做法將導致截拳道原始之根最終消失。

我們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就會認識到,就像陰陽標誌特徵:陰中帶陽,陽中帶陰,互為對方中包含要素,小龍當年傳授的原始內容,是包含了上述兩派中所共有的獨立探究事物本源的概念:

“學武之道,絕非是單純的模仿,亦非知識的簡單積累與混合。學武之道,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一個永無終止的過程。在截拳道中,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那些為我們所忽略而遺忘在背後的事物本源過程。

顯而易見,世上存在著一個由李小龍親自創立並傳授的“未經混合”的武技與哲學體系;截拳道之要素並非一件單一事物,而是一個最大限度發展自我的獨特進程。因此,結論是:“原始派”和“概念派”兩種截拳道學說所教授的知識並無真正不同,“原始派”和“概念派”的稱謂是無意義的,應早日消除,兩派應團結一致。

但問題仍然存在,不管怎樣,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截拳道之名意味著不同的含義。所以我們要盡力澄清。與會者討論認為:目前世界各地出現了不少以傳授一些被稱作“截拳道”的東西為學校招牌,其傳授者只有一點點有限截拳道知識或根本不懂截拳道為何物。這些學校盜用“截拳道”之名,或僅僅依靠一些目前已非常流行的截拳道書藉來教授學生。這種做法已在公眾中導致對“截拳道”認識上有著極大的混亂,特別是對那些真心希望獲得正宗截拳道傳授的愛好者造成了很大損害。

因此,我們開始便一致決定採用“振藩截拳道”之名來稱謂李小龍的真正武道藝術,期待將李小龍用畢生心血創立和傳授的武技與哲學同其他一切冒牌的“截拳道”區別開來。

振藩的復興

我們選擇“振藩截拳道”這個名稱是頗具深義的。首先,“振藩”是小龍的中文本名。“振藩”二字在中文裡的意思是“喚醒和震撼外邦”,小龍用的偉大中國文化照亮世界各族人民們的心靈。再者,小龍當年在西雅圖開辦為他生平的第一間正式武館時,便是命名為“振藩國術館”,由此可見“振藩”這個名稱的重大歷史意義。小龍的首位助教、嫡傳高足木村武,至今仍以“振藩國術”之名向學生傳授小龍早年所傳的武藝,因為這個名稱是小龍當年在西雅圖生活期間親自制定的;伊魯山度也在教授小龍當年學校全部課程包括“振藩國術”在內。正是由於上述原因,“振藩”之名方得以保留至今。

我女兒李香凝在會上建議將真正由她父親創立的武術命名為“振藩截拳道”,這一提案受到與會者的一致贊許並即時通過。應請注意的是,在“振藩國術”與 “截拳道”之間並沒有一道十分明顯的分界線,因為小龍的武術進程是一個連續不斷、前後關聯、密不可分的過程。

經過一段長時間討論, 前來西雅圖的與會者一致決定: “ 振藩截拳道” 將被用作我們成立的非牟利團體的正式名稱, 從而使這個名稱得到法律的保護與承認, 並使後代獲益。 在這裡, 我們又想起了小龍在1971年所寫的文章中的一段話 :

“ 我們可以假設, 很久以前, 有位武術家發現了部分真理。 在他活著的時候, 他拒絕將這些尚不完善的發現加以歸納總結 ..... 但當他過世以後, 他的學生們把 ‘ 他的’ 設想、他的’ 基本原理、 ‘ 他的’ 喜好和 ‘ 他的’ 理論當做一種教條來遵從 ..... 當屬於一個人天性中的流動直覺被後人固定為一種模式, 成為一種混合的知識, ..... 如果這樣做, 忠心的追隨者所建成的不是一座知識的聖殿, 而是一座被他們所埋葬的創立者智慧墳墓。”

當然, 我們成立這個組織, 不會用規章制度和強硬命令去阻礙熱愛截拳道的人們追求個人解放的熱潮。 但組織有不同類型, 其中有一類組織賦予自己一種職權, 培養人盲從, 目的是想使組織長久存在。 這倒像小龍在批評 “ 模式” 的時候所說的那樣 :

“ 所謂 ‘ 模式’ 永遠不會被視作真理, 因為它那僵化的規則與原理不准被人違背。 對於活生生的人來說, 發揮個人的特長與創造力, 永遠比盲從那些僵化的模式更具重要性” 。

突破束縛 獲得自由

小龍非常清楚, 他所創造的打鬥方式並非任何一種 “ 模式” , 他傳授給學生這些知識的目的, 在於引導學生突破 “ 模式” 、 “ 外型” 和種種 “ 教條” 的束縛而獲得真正的自由。 出於這種美好的願望, 我們的組織不會抑制會員的成長, 並且鼓勵會員進步。

我們決定使“ 振藩截拳道” 成為另一種類型的組織, 它成立的目的是通過追尋李小龍的武術資料,從而得到真理, 我們可以從學術上的教材得到,例如: 書、文章、錄音帶、錄像帶、專家研討會與個人輔導。

決定成立這個組織, 是因為我們一直為信念而奮鬥。 而這一信念, 早在1975年經我允許而把小龍的筆記整理出版的 The Tao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之道》時便已提出。 當年小龍在整理筆記時, 曾嘗試把這部書定名為 Commentaries on The Martial Way《武道釋義》, 但他當時猶豫而沒有出版。 他不太願意出版這部筆記, 是擔心他的方法被拿來當作真理或效法的典範及永遠不准違背的教條。小龍逝世以后, 我撫心自問, 覺得小龍的筆記中所總結的知識是如此彌足珍貴, 若永遠封存起來, 對世人來說將是無可估量的損失。

有一個關於佛的傳說 : 佛祖傳道, 宣揚通過克服自我消除人的自私與彼此仇恨。 這時魔鬼出現在他面前對他說 : “ 您已經參透人生之真諦, 但如果您把這些真理宣講給世人, 是不會有人理解你的。” 佛祖答道: “ 終有一天有人能理解的。” 這也是我出版The Tao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之道》的願望和對 “ 振藩截拳道” 組織的期望。

讓爭論開始

在那些片面執著于截拳道某些理論存在這樣一種趨向、 把《截拳道之道》當作 “ 聖經” , 首先找出結論,然後便翻開這部書, 找到當中相關的一頁作為判斷這種結論。 截拳道被描繪成一種僅僅用來學習武術的“ 理論” 。 他們背誦著書中小龍所寫的內容: “ 無形, 超越一切形式而又存在於一切形式之中, 使用一切方法, 又不為任何方法所束縛, 其作用無所不在” 的那些章節, 作為他們論點的依據。

另有一些人則稱, 截拳道只是一套包含若干有限技術的課程, 由於小龍沒有來得及完成他的武學研究體系便猝然去世, 因此截拳道的發展與進化自小龍去世之日起便停止了。 以常理而論, 上述兩種觀點都有點道理。

假如說, 這兩種論點中的任何一種可以代表“ 截拳道” 的全部含義的話, 那麼小龍當年也無須用心血著成那厚厚的數千頁筆記, 來闡述搏擊原則與技巧的本質、在訓練中培養勇氣的哲理、科學的基礎和超越于格鬥藝術本身之上的人生真義了。

當小龍的武術被人當作成各種元素的簡單組合或折衷混合物時, 我感到痛苦。 直到現在, 我仍遺憾地看到上述錯誤觀念的存在與其負面影響。 小龍曾經研究了所有類型的格鬥藝術(東方的、西方的、古典的和現代的), 他融合了拳擊、劍擊、柔道、詠春以及其他諸多流派武術的原理與技巧。 如果僅僅是將其他流派武技拿來, 缺乏創造力地簡單混合, 這種做法是我所不贊成的。 因為, 沒有什麼事物能遠離真理而存在。

截拳道是李小龍為擁有兩只手臂, 兩條腿的人類而創立在原理基礎之上。 任何一種技術只有適合這一基本原則, 才是屬於小龍的個人表達方式的一部分。 這是經過深思熟慮, 并以藝術家的技巧和創造性的天賦來最終完成的。

這套基本技法, 科學和哲學原理, 就是“ 振藩截拳道核心” 所要維護的李小龍武術原則。 假使每一位理解截拳道基本原理的人都能找到表達自我的獨特方式, 那麼, 他就應研究他所獲得的各種經驗, 吸收有用的而摒棄無用的, 並提出自己特有的理論闡釋。 當他們找到返樸歸真的階段時候, 他們就真正發現了屬於他們自己的、 與眾不同的截拳道表達方式。 但如果沒有上述基石做鋪墊, 一個人是絕不可能到達光輝的頂點。

如果蒙上天恩賜, 小龍今天依然健在的話, 截拳道將會有很大改變。 但如果我們嘗試去揣測活著的小龍將會給截拳道甚麼新的指導方針, 將是徒勞無益的。 “ 振藩截拳道” 不會去妄斷它的創始人會採取何種研究方針。 “ 振藩截拳道核心” 的一位成員Pete Jacobs對此發表意見說 :

“ 妄說這個或那個是截拳道是無意義的, 除非今天小龍在這裡才有資格說它是或不是甚麼,其他說法都是解釋而已。 如果你寫一本書來展示技法, 你將背離小龍的全部立場和觀點。 如果你寫一本書來展現小龍的哲學, 則每個人的解釋又有所不同。 去解釋小龍曾經怎樣做、怎樣尋求改變和自我提高, 才是我們所能做的、唯一有用的事。”

一人有一票

在西雅圖開會的全體成員選擇了“ 振藩截拳道核心” 這個名稱, 來作為我們這個組織領導核心的稱謂。 採用“ 核心” 這個名字, 是因為小龍常使用這個術語來描繪所有的格鬥形式或是“ 沒有圓周的圓形” 。 小龍在其書中寫下這些的時候總是談到“ 緊隨核心, 由核心中獲得解放、回歸原本的自由” 。

“ 振藩截拳道核心” 不像那些級別繁多的武術學校, 沒有等級深嚴的管理, 每個成員都有相同的權力參加“ 核心” 所組織的活動。 “ 核心” 認為本組織每一位成員都有自己對李小龍的熱愛與懷念、描繪與理解以及“ 一點兒困惑” , 都擁有均等的渴望去保存李小龍的武術。不論他們與李小龍共同渡過的寶貴時光,是長或短, 都值得重視及承認。 這一點, 也是卓有遠見的。

在西雅圖出席組織成立大會的“ 核心” 全體成員一致認為“ 振藩截拳道” 組織的目的如下 :

1. 作為推廣及保存振藩截拳道武術及促進對於始創者李小龍的尊重。
2. 根據李小龍的筆記及其親傳弟子的個人經驗,將振藩截拳道的武術及科學理論傳播到各武術團體及社會大眾。
3. 作為振藩截拳道包括物理及技術上的訓練、歷史上的基礎、科學理論、哲學及靈性思想上的學問等多方面材料之寶庫。
4. 對於傳播有關振藩截拳道武術及其始創者的資料,必須維持高度清晰的水準。
5. 設立會員操守準則以達致各教者之間互相尊重包括與其他武術教者的相互關係。
6. 對於合資格的振藩截拳道教練及修習者作出承認。

總而言之, “ 振藩截拳道” 組織視自身為知識的傳播機構, 借用小龍一句話 : “ 核心” 既不謀求任何人的讚賞, 也不力圖影響任何人朝向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 如果通過我們的努力, 能使一位熱愛並潛心研究李小龍武道藝術的人“ 開始察覺一切, 而不是不加鑒別的盲目接受” 時, 我們的目的就達到的了。

伊魯山度 辭離“ 核心”

“ 核心” 就是振藩截拳道的董事局,它不是一個封閉的小圈子, 新的成員將陸續加入。 在“ 核心” 成立初期, 我們失去了一位重要成員, 又得到了一位新成員。 在參加了1996年1月的“ 核心” 會議後不久, 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武館的助教伊魯山度向“ 核心” 請辭, 決定以他自己二十多年的截拳道教學經驗去獨立完成小龍當年交給他的重任。

他衷心祝願“ 振藩截拳道核心” , 並將同樣地堅持和維護李小龍的武道藝術作為自己的目標, 希望近年來出現在截拳道內部的不幸爭吵早日可停止。

當伊魯山度辭離“ 核心” 的時候, 我感到不理解, 此事對我打擊很大, 我的調和與解釋也未能挽留他。 他辭去的時候, 要求以“ 退休” 的身份離開。 這意味著“ 激流勇退” , 且他在“ 核心” 的時間實在太短暫了, “ 退休” 這個詞實在不那麼恰當 事實上, 由於“ 核心” 剛剛創立, “ 退休” 一詞對它的任何成員都是不合用的。 接著, 伊魯山度又提出以“ 顧問” 身份離開, 向我和木村武表示, 他願意與“ 核心” 在今後的工作中分享他所掌握的小龍武道藝術知識。

出於對伊魯山度多年對李小龍武道藝術教學的豐富經驗, “ 核心” 基本上歡迎他做顧問的, 但“ 顧問” 的職務已授與“ 核心” 的兩位成員木村武和周裕明。

由於伊魯山度在小龍生前或以後都是“ 核心” 許多成員的師父, 為表達大家的敬仰之情, 伊魯山度被請求接受“ 資源顧問” 這個榮銜。 我們覺得, 只有“ 資源顧問” 一詞才恰如其份, 也符合他的獨立性的願望。 但是伊魯山度卻謝絕了這一邀請。伊魯山度由於其精湛的武技與非凡的振藩截拳道知識, 受到他昔日眾多學生的高度尊敬, “ 核心” 永遠歡迎他以活躍或顧問角色加入我們統一李小龍武道藝術的工作。 伊魯山度是李小龍截拳道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 核心” 的大門將依然對他敞開。

“ 核心” 熱切希望與其他一切熱愛和尊敬李小龍的人們一起 共同推進我們的工作,而並不是用自己的個人方法表達出來。李小龍曾說過:我們不會孤立地工作, 更不會去搞那種要求“ 獨佔真理” 而排斥其他意見。 我們所尋求的, 只是成為一座振藩截拳道知識的寶庫, 這個地方正是一個武術家自我發現進程的起點。

承認他們自己

“振藩截拳道核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對於合資格的振藩截拳道教練及修習者作出承認。可能有些讀者會對“承認”這個名詞不大理解,“振藩截拳道”不像一般的武術學校,它不授與段位和証書,任何一位合格的教練或學員在得到本組織承認之前,必須事先得到他教練的考核與認可。

有資格考核頒証的教練必須是“核心”的現有成員,盡管在將來“核心”的成員資格將被放寬。 當一位學生由他的教練頒証後,才可由教練將其進一步提請“核心”承認。 我們確立這種“承認制度”的目的,是便於將來向熱愛李小龍武道藝術的公眾推薦合資格的教練。

“振藩截拳道核心”成員名單

木村武之(顧問)

李小龍在西雅圖時期“振藩國術館”的首位助教。
周裕明(顧問) 李小龍在屋侖時期的弟子。
鴻新 李小龍在屋侖時期的弟子,李小龍的訓練器械制造師之一。
嚴民發 嚴鏡海(已故)之子,現從事私人教學,嚴鏡海是李小龍在屋侖時期的助教。
黃錦銘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入室弟子,現舉辦有關截拳道的研討會與私人教學。
李愷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弟子,現從事振藩截拳道的教學。
Richard Bustillo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弟子,現指導加州IMB學院並在研討會教學。
Larry Hartsell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在加州LAMA學院任教並在研討會教學。
Herb Jackson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的入室弟子,李小龍的訓練器械制造師之一。
Bob Bremer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從事小規模教學與研討會教學。
Pete Jacobs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從事小規模教學。
Steve Golden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在太平洋西北地區從事小規模教學與研討會教學。
Jerry Poteet 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弟子,現擔任電影武打設計和從事私人教學。
Tim Tackett

伊魯山度的資深弟子,現從事小規模教學與研討會教學。
Chris Kent 伊魯山度的資深弟子,現在加州威尼斯市擁有一所自己的學校。
劉錄銓
黃錦銘的弟子,現在加州三藩市從事教學。
John Little 黃錦銘與李愷的弟子,李小龍的筆記與書籍的研究家兼作家。
李香凝

李小龍的女兒,曾向Richard Bustillo學武,現跟隨黃錦銘與Herb Jackson學習。
李蓮達

李小龍在西雅圖時期女弟子,迄今沒有教授截拳道。

“振藩截拳道核心”歡迎小龍昔日的朋友與學生陸續加入。 我們所感興趣的是通過過去的每一位小龍的朋友和學生的回憶,來不斷改善我們這座“寶庫”的歷史記錄。 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核心”新成員的不斷增加,有關小龍當年的工作和振藩截拳道的知識必將不斷得到改善。

李小龍時常將其熱愛的截拳道哲學比喻為水:

水有五大特徵

水的形狀是可以隨著它的容器而改變的,例如:碗、杯及山谷。換言之,它的特質是有彈性的,適應力強的,合作性強,及不會堅持己見的。

水是有耐性的,但是另一方面,它亦充滿力量;可以慢慢地侵蝕最堅硬的石頭。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比起先聲奪人及過份自信的人更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挑戰。

水在靜止時是清澈的;但是當水在翻騰洶湧時是污濁及充滿破壞力。所以我們在心平氣和時才能靜心地自我思考。

水能衝破障礙,它任意地飄流及穿梭世界各地,所以它是不分界限,沒有偏袒任何一方面,公平地提供服務的。
當你與水合作時,它是你的朋友;反之,當與水對抗時,它是你的敵人。膽小的人若然胡亂地在水中掙扎擺動,是很容易遇溺;另一方面,冷靜的人在水中輕輕地浮動時,會自然地飄蕩。當面對眾多敵人時;人們會進入無止境矛盾、疑惑及怨恨,因此溫柔及可信賴的人是較受歡迎及本身能得到內心平靜。

閃光

當父親李小龍去世的時候,其兒子李國豪年僅八歲。 在他們共同渡過的短暫歲月裡,小龍同國豪和年僅四歲的香凝一同遊戲及訓練,渡過了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 小龍去世一年以後我帶著他們兄妹倆遷居加利福尼亞州,國豪努力想在伊魯山度和父親的其他弟子的指導下恢復武術訓練,但父親的去世對他打擊是如此之大,以至他無法面對那些父親生前所酷愛的事物。

國豪是十分活躍,從小到二十歲,國豪始終堅持跑步、騎單車、器械訓練,像運動員一般保持著驚人的體能。 二十歲以前,他跟隨老師及他父親弟子圈外的一位朋友Mike Vendrell練習武術。

但幾年後,他終於鼓起勇氣自己回到伊魯山度武術學院,在他父親老朋友的指導下,恢復了中斷十餘載的截拳道訓練。 他訓練刻苦,成績突出,表現出閃光的才華。 很多人希望有朝一日他能繼承父親之衣缽,成為新一代截拳道領袖,盡管國豪自己從沒有把這件事作為他的第一願望。 但不幸的是,1993年3月31日,一場不幸的失誤奪去了國豪的生命,人們的渴望也永遠成為泡影。

我相信生命是由能量與智慧組成的,雖以某種我們所知的方式熄滅,但它始終循環不息。 就像那遙遠的星光,當它長途跋涉照到地球上的時候,那顆發出光芒的星可能早已不存在了。 我相信李小龍與李國豪父子用生命的能量與智慧化作的不朽光華將繼續照耀我們,推動我們勇敢向前。

小龍與國豪父子二人為武術所作出的貢獻及遺留給人類豐厚的武術遺產,我們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將他們的事業繼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