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截拳道嫡傳之謎
- 從黃錦銘與伊魯山度的爭論談起
[爭論要點]
李小龍弟子黃錦銘與伊魯山度關於截拳道的爭論,實質上已成為“誰是截拳道嫡傳”之爭。伊魯山度自稱教的是“截拳道概念”
(JKD CONCEPTS),黃錦銘教的被稱為“原始截拳道”
(ORIGINAL JKD)。伊魯山度在《黑帶》
(BLACK BELT)雜誌1997年第1期上認為:“原始截拳道”就是“振藩國術”,“截拳道”不能標準化,“截拳道”只有“截拳道概念”。這實際上是否定了“截拳道”的存在。而黃錦銘則認為:伊魯山度已將截拳道修改並且摻入了其他技術;“振藩國術”不是“原始截拳道”,“截拳道”可以標準化。關於甚麼是“原始截拳道”,黃錦銘認為:“李小龍雖然並不喜歡用‘招’字去形容截拳道,但他的獨特格鬥招式和訓練方法確實不同於其他拳道(筆者注:經核實,招式實際上是指‘基本格鬥體系’)。為了保護此拳藝,截拳道有成為某種標準化和系統化招式的意義,因為除非用某種結構形式強加於它,否則原本形式將不會繼續存在。李小龍並沒有作任何計劃去保護截拳道,他的大弟子們有責任指出原本的訓練方法、招式、理論和截拳道的發展方向。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基礎的東西,然後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幫助學生尋找自己最佳的學習道路。”
關於“原始截拳道”與“振藩國術”的關係,前者是截拳道範疇,後者是詠春拳範疇(即李小龍風格詠春拳)。黃錦銘認為:“詠春拳確實在概念上形成截拳道的基礎,但特徵不在這裡。……李小龍為他的系統增加了很多新內容,使他的格鬥術最後從詠春拳分出來並走得很遠。因此他另稱之為‘截拳道’。”
從上可見,黃錦銘與伊魯山度的爭論,實質上是“誰是李小龍截拳道嫡傳”之爭。對此,筆者試作如下分析…..
[兩人介紹]
伊魯山度是在1964年美國加州長堤的首屆國際空手道冠軍賽後認識李小龍的,因為他是大會主辦人美國空手道之父ED
PARKER多年的學生,而李小龍在大會中表演了中國功夫。其後雖有來往,但因李小龍住在奧克蘭,兩人關係並不密切。
1967年,李小龍拍完電影《青蜂俠》並搬到洛杉磯,於2月份在洛杉磯開第三間“振藩國術館”(與在西雅圖和奧克蘭開的第一、二間“振藩國術館”主要教的都是李小龍風格的詠春拳)。三個武館的助教分別是日裔木村武之、華裔嚴鏡海、菲裔伊魯山度,他們學的也是振藩國術或振藩拳道(即詠春拳和中國功夫等)。
李小龍為了研究和完善他的截拳道,在洛杉磯武館近二十名弟子中挑選了從未學過功夫的黃錦銘(華裔,英文名譯音泰德•王─“王”字本應為“黃”字,但長期以來習慣上這樣寫了),讓他從4月份開始到李小龍家中,作為私人的截拳道試點陪練。7月,李小龍才正式公開“截拳道”的名稱,並解釋為THE
WAY OF THE INTERCEPTING FIST(截擊拳頭之道)。同年12月8日,黃錦銘獲頒截拳道二級證書。這是李小龍頒發的一張完整地填寫了學生姓名、省縣、級別、年月日並簽字蓋章的中英文截拳道證書。數月後李小龍取消了分級制,因此,黃錦銘雖在李小龍家中學截拳道斷斷續續近七年之久,卻只有這張二級證書。
伊魯山度曾學多種武藝包括中國功夫,不像黃錦銘是一張白紙,因此李小龍未選他去家中練。伊魯山度有三張證書,其中“振藩國術館”和“振藩拳道”證書都是1967年2月9日頒發的,也就是第三館開館僅七天就發的,不排除李小龍因要委任他為助教而發。
最具爭議的是伊魯山度的第三張證書即中文的“截拳道”三級證書的非完整性。此證書沒有中文的年、月、日和中文或英文的人名、地名,且本應李小龍寫上的簽名日期上只有一個英文字母F。而李小龍頒予伊魯山度的前兩份證書和頒予其他人的證書上都填有發證日期。據此,難免有人認為此證未生效。
有人分析英文字母F是FERBUARY(二月),那麼三張證書都在同年同月頒發?這必然令人懷疑伊魯山度是否學過截拳道,因為李小龍七月才正式公開截拳道的名稱。據說伊魯山度以前的三張證書曾公開展示過,但是自從有人質疑為何三張同年同月之後,他在《黑帶》雜誌上展示的三張,則有一張遮住了月、日,另一張只有F。不知是李小龍寫了第一個字母,感覺不妥沒有繼續寫,還是後面的字母給擦去了?這是一個不解之謎。
1970年1月29日,李小龍因專注電影事業不能分身教振藩國術,也不想委託伊魯山度用李小龍的名義去教振藩國術,決定關閉洛杉磯武館。
1971年李小龍在香港答記者問時,說到他的三間武館都已關閉,並且不希望他的弟子們利用他的名聲公開設館謀利。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逝世後,弟子們都表態遵照師傅意願不公開設館謀利。後來只有伊魯山度公開設館,經二十多年的宣傳難免大家以為他就是李小龍唯一的截拳道嫡傳弟子。而實際上在振藩國術館除黃錦銘和伊魯山度外,其他門人都沒有截拳道證書,說明此館不教截拳道。伊魯山度助教在前期很少去李小龍家,後期更無條件去,因而並未參與截拳道創立的全過程,他的“截拳道概念”只能說是“概念”而已。
[兩人比較]
最為客觀的兩人比較,要數《黑帶》雜誌創辦人MITO•UYEHARA(米圖•烏耶哈拉),他是李小龍逝世後根據李小龍遺留下的1966年原稿編緝出版的《李小龍技擊法》(中譯名)的編者。他在另一本書上提到李小龍不願在武館教截拳道的原因,並且說李小龍閉館後伊魯山度回到加州的老家教學生去了,留在洛杉磯的黃錦銘、凱勃•杰遜和他自己三個人,每星期三晚上都到李小龍家中廚房及後院練習。他仍認為雖然伊魯山度是武館助教,但李小龍是將黃錦銘視為嫡傳弟子直到李去世。烏耶哈拉還提到黃錦銘是李小龍最後幾年的忠實伙伴,除了李到外地工作之外,逢星期三晚上黃必到李家,還有周末也到。當李小龍需要格鬥對手陪練時必選黃。李小龍有個習慣,誰到他家都有記錄。從李小龍日記上的記錄看,自1967年至1973的七年中,黃與李在一起總共不少於122次。
伊魯山度與黃錦銘不同。他喜歡學習各種武藝,認識李小龍之前曾在俱樂部當體育指導,又有空手道的多年經驗。李小龍很忙,需要助教而選中了他。後來決定閉館,原因之一是怕他的助教和學生會把他教授的技術發展成為另外一種形式或門派。
烏耶哈拉還提到李小龍死後,伊魯山度和黃錦銘都誓言永遠不公開設館教截拳道,伊魯山度著重於菲律賓武藝的發展,而黃則與朋友在家中練習,遵守誓言。
伊魯山度認為李小龍所教的截拳道是概念而非技術體系,只要有了概念就可以形成很多技術,於是把菲律賓、印尼及其他武藝混入截拳道當中,這就大大違反了李小龍簡化武術的原意。
經過二十多年,伊魯山度提出的“馬菲尼道”(即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之道)引起李小龍有些弟子的不滿。而伊魯山度的著名弟子PAUL•VANAK(保羅•胡奈克)更說截拳道實際上包括了最少26種不同武藝的精粹,其中菲律賓武藝是重要的內容(指李小龍從未提到的菲律賓拳擊PENANTUKAN等)。
伊魯山度的另一門人介紹截拳道概念時說:“截拳道概念是制訂所有招式之間的協調與聯繫的共同構思。截拳道概念是伊魯山度師傅的發展,填補了原始截拳道(振藩國術)的空白。截拳道概念按照格鬥間距分類為:1、踢擊與打擊間距(振藩踢拳、泰國拳、法國Savate、西洋拳擊、菲律賓拳擊),2、黐手間距(振藩黐手、菲律賓Kali─Silat),3、拿摔間距(振藩拿摔、巴西柔術、日本Shootw
Rest Ling),4、兵器(菲律賓Kali)。”
[我的觀點]
1996年1月10日,由李香凝提議、有李琳達和李小龍十三位弟子及門人參加、由振藩國術和截拳道門人共同組成的名為“振藩截拳道”的組織在西雅圖成立。其目的之一就是要純潔和統一李小龍的武術思想。在這個組織的“核心”成員中有木村武之、伊魯山度和黃錦銘等。後來伊魯山度退出該組織,其原因表面上據稱是在排名上有意見,實質上是觀點不同。
伊魯山度的徒弟保羅•胡奈克寫了一信給振藩截拳道核心,除了支持師傅的“概念說”外,還認為截拳道是李小龍和伊魯山度共同創造共同發展的武藝,並且指責“核心”追隨六十年代的形式而不懂得李小龍說過的“截拳道只是一個名稱罷了”,因此變化是必須的。他斷然把“核心”成員視為對立面。在他所附的照片上有伊魯山度與弟子們互相敬禮的場面,但其中四人(包括伊魯山度的大弟子)被胡奈克畫上圓圈,因為他們加入了“振藩截拳道”。由此可見分歧已嚴重到何等地步──遠不止是“概念說”與“原始說”之爭了!
我是在1996年底同黃錦銘聯繫上的。我選擇他的“原始截拳道”(他本人並不稱此為“原始截拳道”,而是大家為了區別於“概念說”給起的名稱)作為我的著作《東方格鬥術大觀》的內容。1997年2月24日黃錦銘給我寫信,同意在該書中採用他有關書的內容,並希望通過此書讓中國讀者了解截拳道。
1996年底,我在西雅圖見到木村武之,他告訴我他沒有學過截拳道,他學的“振藩國術”就是詠春拳,李小龍曾答應他歸詠春拳之宗。我說黃淳樑是當屆詠春體育會主席,一定可以幫他辦好此事。可惜黃淳樑突然於1997年1月28日去世,後來請詠春體育會陸地董事為木村還了宿願。而1998年木村去北京代表李小龍在中國武協四十周年紀念活動中領取獎項,也由我與中國武協有關方面聯繫協調。
從木村所學的“振藩國術”分析,伊魯山度關於“原始截拳道就是振藩國術”的觀點是不成立的,而黃錦銘所說的“原始截拳道”則主要指基本格鬥體系。我有幸在黃錦銘來香港兩次授拳的機會,初學了截拳道簡單直截的基本技術;對比了李小龍以往的書稿,結合個人體會,把截拳道的入門訣竅和基本格鬥體系的動態結構及李小龍的哲學思想主線等等,作為我另一本書《互動格鬥術精要》的“破解李小龍格鬥術之奧秘”的章節內容。為了力求正確,我已將該書稿請黃錦銘先生審定同意,作為2000龍年李小龍誕辰60周年的獻禮。
|